地榆、槐花、白茅根、側柏 是四種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應用廣泛的植物藥材,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價值。1. 地榆別名:赤地榆、紫地榆。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性味歸經:苦、酸,微寒;歸肝、大腸經。功效主治: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于治療吐血、衄血、便
地榆、槐花、白茅根、側柏 是四種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應用廣泛的植物藥材,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價值。
1. 地榆
- 別名:赤地榆、紫地榆。
-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
- 性味歸經:苦、酸,微寒;歸肝、大腸經。
- 功效主治: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于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濕疹、燙傷等。
- 現代研究:含有多糖、黃酮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腫瘤等多種生物活性。
2. 槐花
- 別名:槐米、槐蕊。
- 來源: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
- 性味歸經:甘、微苦,涼;歸肝、大腸經。
-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常用于治療高血壓、頭痛、目赤、痔瘡出血等癥。
- 現代研究:含有蘆丁、蕓香苷等黃酮類物質,具有明顯的降血壓、擴張血管、抗炎等作用。
3. 白茅根
- 別名:茅草根、蘭根。
-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莖。
- 性味歸經:甘、寒;歸肺、胃、膀胱經。
- 功效主治:清熱利尿,涼血止血。適用于治療熱淋、水腫、黃疸、吐血、衄血等癥狀。
- 現代研究:含有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多糖等,具有利尿、解熱、抗病毒等效果。
4. 側柏
- 別名:扁柏、柏木。
- 來源:為柏科植物側柏的枝葉或果實(柏子仁)。
- 性味歸經:苦、澀,溫;歸心、肝、脾經。
- 功效主治:收濕止癢,固精止帶,安神。可用于治療脫發、白發、皮膚瘙癢、遺精滑精等問題。
- 現代研究:側柏中含有揮發油、黃酮類、酚酸類等多種化學成分,顯示出良好的抗菌、消炎、鎮靜作用。
以上四種藥材不僅在中醫理論中有明確的功效定位,在現代科學研究中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支持,其藥用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和發展。在使用這些藥材時,建議遵循專業醫師指導,確保安全有效。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