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又名柏樹、扁柏、香柏等,是一種常綠喬木,屬于柏科側柏屬。側柏的葉子細小而密集,呈鱗片狀或刺狀,通常緊密貼生在枝條上,形成獨特的綠色帶狀或羽狀排列,給人一種細膩而優雅的感覺。側柏不僅在中國廣泛分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又名柏樹、扁柏、香柏等,是一種常綠喬木,屬于柏科側柏屬。側柏的葉子細小而密集,呈鱗片狀或刺狀,通常緊密貼生在枝條上,形成獨特的綠色帶狀或羽狀排列,給人一種細膩而優雅的感覺。側柏不僅在中國廣泛分布,在東亞其他地區也有自然生長。
1. 形態特征
- 葉形:側柏的葉子為鱗片狀,長約1-2毫米,寬約0.5毫米,對生或輪生,緊貼于小枝上,呈扁平的帶狀排列。
- 顏色:葉片顏色從淺綠到深綠不等,冬季時部分品種會轉為黃綠色。
- 質地:葉面光滑,質地較硬,觸摸時有輕微的刺感。
2. 生長習性
- 側柏喜光,耐旱,耐貧瘠,適應性強,能在多種土壤條件下生長。
- 耐寒性強,能抵御零下20℃的低溫。
- 生長速度中等,壽命長,可達數百年。
3. 生態價值
- 作為優良的綠化樹種,側柏具有良好的防風固沙作用,適合用于城市綠化和荒山造林。
- 其根系發達,能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4. 藥用價值
- 側柏的葉、果、根皮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止血、利尿等功效。
- 在傳統中醫中,側柏葉常用于治療咳血、鼻衄、痔瘡出血等癥狀。
5. 文化意義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側柏被視為長壽、堅強的象征,常被種植于陵園、廟宇等地,以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和對生命的尊重。
- 側柏還經常出現在古代詩詞、繪畫作品中,成為文人墨客抒發情感的重要載體。
6. 相似植物
- 圓柏(Sabina chinensis):與側柏非常相似,但圓柏的葉子更加細長,且枝條較為柔軟。
- 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葉子呈針狀,比側柏更尖銳,整體形態更為緊湊。
- 翠柏(Sabina pingii):葉子也呈鱗片狀,但顏色偏藍綠,且枝條更加纖細。
7. 栽培與管理
- 側柏適宜在春季或秋季進行移栽,栽植時應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
- 定期修剪可以保持樹形美觀,促進新芽生長。
- 病蟲害防治方面,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等常見害蟲,以及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
通過上述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側柏不僅具有獨特的形態特征,還擁有廣泛的生態、藥用及文化價值,是一種值得我們深入了解和保護的植物。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