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葉、骨碎補、白鮮皮是三種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應用廣泛的草藥,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價值。以下是關于這三種草藥的詳細介紹:1. 側柏葉來源:為柏科植物側柏的干燥枝梢及葉。性味歸經: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功能主治:涼血止血,祛風利濕,散瘀解毒消腫。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
側柏葉、骨碎補、白鮮皮是三種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應用廣泛的草藥,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價值。以下是關于這三種草藥的詳細介紹:
1. 側柏葉
- 來源:為柏科植物側柏的干燥枝梢及葉。
- 性味歸經: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
-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祛風利濕,散瘀解毒消腫。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風濕痹痛、腳氣腫痛、濕疹瘙癢、跌打損傷等。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2. 骨碎補
-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莖。
- 性味歸經:苦、溫;歸腎、肝經。
- 功能主治:活血續傷,補腎強骨。用于跌打損傷,骨折,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松動,久瀉等。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3. 白鮮皮
-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白鮮的干燥根皮。
- 性味歸經:苦、咸,寒;歸脾、胃、膀胱經。
-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用于濕熱瘡毒,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皮膚瘙癢,疥癬等。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綜合應用
- 聯合使用:在中醫臨床實踐中,這三種草藥可以根據具體病情進行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對于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將側柏葉與骨碎補、白鮮皮聯合使用,既可祛風除濕,又能活血止痛。
- 注意事項:雖然這些草藥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在使用時應遵循醫囑,避免過量使用或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特別是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兒童,在使用前應咨詢專業醫生。
現代研究
- 藥理研究: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側柏葉含有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作用;骨碎補富含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能夠促進骨折愈合;白鮮皮則含有生物堿、黃酮苷等活性物質,具有抗過敏、抗炎、抗菌的作用。
- 臨床應用:近年來,這三種草藥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也逐漸增多,如用于治療慢性皮膚病、骨關節疾病等,顯示出良好的療效。
側柏葉、骨碎補、白鮮皮在中醫臨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