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樹與側柏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它們的生長環(huán)境、形態(tài)特征以及用途等方面。
-
生長環(huán)境:崖柏樹(學名:Thuja orientalis 'Aurea Nana',但通常指的是一種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柏樹)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的山地和巖石地帶,特別是中國的山區(qū),如太行山脈、秦嶺等,適應于極端惡劣的生存條件。而側柏(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分布范圍更廣,不僅在中國廣泛分布,在日本、朝鮮半島等地也有發(fā)現(xiàn),適應性強,能生長在多種土壤類型中,包括沙土、壤土和粘土。
-
形態(tài)特征:
-
用途:
-
繁殖方式:崖柏主要通過種子繁殖,也可以采用扦插等方式;而側柏除了種子繁殖外,還可以通過分株、壓條等方法進行繁殖。
-
保護狀況:由于棲息地破壞嚴重,加上過度采集用于園藝裝飾,崖柏面臨較大的生存威脅,已被列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相比之下,側柏的種群數(shù)量較為穩(wěn)定,未被列入保護名錄,但在某些地區(qū)也存在過度利用的問題。
崖柏與側柏雖然同屬柏科植物,但在生長環(huán)境、形態(tài)特征及應用領域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