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骨草、側(cè)柏葉、皂角和白帆 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中草藥,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和功效。下面分別介紹這四種藥材的特點及應用:1. 透骨草別名:又稱為接骨草、伸筋草等。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透骨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歸經(jīng):味辛、苦,性溫;歸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用于治療風濕痹痛、跌
透骨草、側(cè)柏葉、皂角和白帆 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中草藥,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和功效。下面分別介紹這四種藥材的特點及應用:
1. 透骨草
- 別名:又稱為接骨草、伸筋草等。
-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透骨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 性味歸經(jīng):味辛、苦,性溫;歸肝、腎經(jīng)。
- 功能主治: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用于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等癥。
-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
2. 側(cè)柏葉
- 別名:柏葉、柏枝。
- 來源:為柏科植物側(cè)柏的葉子。
- 性味歸經(jīng):味苦、澀,性微寒;歸肺、肝、大腸經(jīng)。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常用于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等出血性疾病,以及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
- 使用注意:體質(zhì)虛寒者慎用。
3. 皂角
- 別名:皂莢、皂角刺。
- 來源: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成熟果實或帶刺的果皮。
- 性味歸經(jīng):味辛、咸,性溫;歸肺、大腸經(jīng)。
- 功能主治: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散結的作用,適用于中風昏迷、癲癇發(fā)狂、痰多咳嗽、咽喉腫痛等癥狀。
- 使用注意:用量不宜過大,過量可引起嘔吐。
4. 白帆
- 別名:白前、白薇。
-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白前的根及根莖。
-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淡,性平;歸肺、胃經(jīng)。
-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用于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濕疹、癰腫瘡毒等。
-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者慎用。
以上四種藥材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獨特之處在于能夠針對不同的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在使用時,應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和具體病情,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合理選用,以確保安全有效。
品名:側(cè)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