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生艾草(學名:Artemisia)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的林緣、草地、山坡等環境中。
形態特征
- 植株高度:東北野生艾草通常可以長到30-100厘米高,莖直立或斜升,分枝較多。
- 葉片:葉片為羽狀深裂,裂片細小,邊緣有鋸齒,葉面呈灰綠色,背面密被白色絨毛,觸摸時有粗糙感。
- 花序:花期一般在7-9月,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花小而密集,顏色多為黃色或淡黃色。
- 根系:根系發達,主根較深,側根較多,適應性強。
生態習性
- 耐寒性:東北野生艾草具有較強的耐寒能力,能夠在寒冷的東北地區生長。
- 耐旱性:對土壤要求不嚴,耐旱能力強,適合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生長。
- 光照需求:喜光,但也能耐半陰,適合在林緣或疏林下生長。
- 土壤適應性:適應性強,能在多種類型的土壤中生長,但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佳。
用途
- 藥用價值:東北野生艾草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其全草可入藥,具有溫經散寒、止血安胎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痛經、月經不調、腹痛等婦科疾病。
- 食用價值:嫩葉可作為野菜食用,味道清香,營養豐富。
- 觀賞價值:因其獨特的形態和香氣,也可作為觀賞植物種植在花園或盆栽中。
- 生態價值:在生態系統中,東北野生艾草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對保持水土有一定作用。
分布范圍
東北野生艾草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以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在華北、西北的部分地區也有分布。
文化意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艾草被視為一種避邪驅毒的植物,端午節時人們會掛艾草于門上,以祈求平安健康。東北地區也有類似的習俗,尤其是在農村地區,艾草被廣泛用于民間醫藥和傳統節日中。
注意事項
- 采摘時間:采摘時間為春季和夏季,此時艾草的藥效最強。
- 保存方法:采摘后應晾干保存,避免潮濕發霉。
- 使用禁忌:孕婦和體質虛弱者在使用艾草時應謹慎,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通過以上描述,我們可以全面了解東北野生艾草的形態特征、生態習性、用途及其文化意義,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