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草很像艾草,這種草可能是假艾(學(xué)名:Artemisia verlotiorum Lamotte)。假艾又名白頭翁、野艾、山艾等,屬于菊科蒿屬植物,與艾草(Artemisia argyi)同屬不同種。假艾和艾草在形態(tài)特征上
有一種草很像艾草,這種草可能是假艾(學(xué)名:Artemisia verlotiorum Lamotte)。假艾又名白頭翁、野艾、山艾等,屬于菊科蒿屬植物,與艾草(Artemisia argyi)同屬不同種。假艾和艾草在形態(tài)特征上非常相似,因此容易被誤認為是同一種植物。
-
形態(tài)特征:
- 假艾的植株高度一般為30-150厘米,莖直立或斜升,分枝多,表面呈灰綠色或淡綠色。
- 葉片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細長,邊緣有鋸齒,葉片背面密生白色絨毛,正面顏色較深。
- 花期通常在7月至10月,頭狀花序小而密集,黃色,排列成圓錐狀或傘房狀。
- 果實為瘦果,無冠毛,成熟時呈褐色。
-
生長環(huán)境:
- 假艾廣泛分布于亞洲東部地區(qū),如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地。
- 在中國的分布范圍包括東北、華北、華東、華中以及西南部分地區(qū)。
- 適應(yīng)性強,常見于荒地、路邊、田埂、山坡等處,耐旱、耐瘠薄土壤。
-
藥用價值:
- 假艾同樣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全草可入藥,性溫味辛,歸肝、脾經(jīng)。
- 功能主治與艾草類似,可用于治療風(fēng)寒感冒、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癥狀。
-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假艾中含有揮發(fā)油、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
鑒別要點:
- 盡管假艾與艾草在外形上極為相似,但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細節(jié)進行區(qū)分。
- 假艾的葉片更為細長,葉緣鋸齒更明顯;而艾草的葉片相對寬大,鋸齒不那么突出。
- 假艾的花序更為緊密,顏色偏黃;艾草的花序則較為松散,顏色略帶白色。
當遇到“很像艾草”的植物時,很有可能就是假艾。在實際應(yīng)用中,為了確保安全有效,建議在專業(yè)人士指導(dǎo)下使用這些草本植物。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chǎn)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yīng)規(guī)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