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野生紅腳艾草種子是一種來源于中國廣東省惠州市羅浮山區的特殊植物資源。以下是對這種種子的詳細介紹:
1. 生長環境與分布:紅腳艾草主要生長在羅浮山地區,這里的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為紅腳艾草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它通常出現在山坡、林緣或灌木叢中,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耐旱性。
2. 植物特征:紅腳艾草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30-80厘米,莖直立,分枝多。葉子呈羽狀深裂,邊緣有鋸齒,葉面綠色,背面灰白色,基部葉片較大,上部逐漸變小。最顯著的特點是其莖和葉柄常呈現紅色,這也是“紅腳”名稱的由來。
3. 種子特性:紅腳艾草種子細小,長約1-2毫米,呈橢圓形或卵形,表面光滑,顏色從淺棕色到深棕色不等。種子成熟期一般在每年的9月至10月,此時采集最為適宜。種子含油量較高,有利于保存和發芽。
4. 繁殖方式:紅腳艾草主要通過種子繁殖,也可采用分株法。播種前需將種子浸泡于溫水中24小時以提高發芽率,然后均勻撒播于疏松透氣的育苗土中,覆蓋薄層細土,保持土壤微濕,溫度控制在20℃左右,約7-10天即可出苗。
5. 用途與價值:
- 藥用價值:紅腳艾草全草均可入藥,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痛經、跌打損傷等疾病。
- 食用價值:嫩葉可作為野菜食用,味道清香,營養豐富。
- 生態價值:紅腳艾草根系發達,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 文化價值:在傳統節日如端午節期間,人們會采集紅腳艾草懸掛于門楣之上,寓意驅邪避兇,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6. 保護現狀:由于過度采摘及生態環境破壞,羅浮山野生紅腳艾草資源面臨減少的趨勢。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已采取措施加強對其保護,包括建立自然保護區、開展人工栽培研究等,旨在實現可持續利用與發展。
羅浮山野生紅腳艾草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值得我們共同關注與保護。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