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在傳統醫學中確實存在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兩種:普通艾(Artemisia argyi)和野艾(Artemisia vulgaris)。
-
普通艾(Artemisia argyi):這種艾草在中國、日本及韓國等亞洲國家被廣泛用于傳統醫學中。它通常生長于山坡、路旁或荒地,葉子呈灰綠色,背面有密集的白色絨毛,具有濃郁的香氣。普通艾主要用于制作艾灸條,通過燃燒產生的熱量刺激人體特定穴位,以達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效果。它還常被用來治療婦科疾病、關節疼痛等問題。
-
野艾(Artemisia vulgaris):又稱臭艾、苦艾,分布范圍更廣,除了亞洲外,在歐洲、北美洲等地也有發現。其植株較高大,葉片邊緣鋸齒狀,顏色較深綠,氣味較為刺鼻。野艾同樣具有藥用價值,但與普通艾相比,它的應用范圍更為廣泛。它可以作為驅蟲劑使用;提取物可用于緩解消化不良、胃痛等癥狀;也有人將其作為香料添加到食品或飲料中。
除了上述兩種主要類型的艾草之外,自然界中還有其他種類的艾屬植物,如青蒿(Artemisia annua)、白蒿(Artemisia capillaris)等,它們各自擁有獨特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但在傳統醫學中的應用頻率相對較低。
盡管艾草具有多種功效,但在實際使用時仍需謹慎,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避免不當使用導致副作用。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