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用艾草主要指的是艾蒿(Artemisia argyi),也被稱為艾葉、艾草、蘄艾等,屬于菊科蒿屬植物。艾蒿在中國有著悠久的藥用歷史,是傳統(tǒng)中醫(yī)中常用的藥材之一,尤其在針灸療法中的艾灸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形態(tài)特征:艾蒿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一般在30-100厘米之間,莖直立,分
醫(yī)用艾草主要指的是艾蒿(Artemisia argyi),也被稱為艾葉、艾草、蘄艾等,屬于菊科蒿屬植物。艾蒿在中國有著悠久的藥用歷史,是傳統(tǒng)中醫(yī)中常用的藥材之一,尤其在針灸療法中的艾灸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形態(tài)特征:艾蒿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一般在30-100厘米之間,莖直立,分枝多;葉片呈羽狀深裂,裂片邊緣具細鋸齒,表面綠色,背面密被白色絨毛,具有特殊的香氣。
- 生長環(huán)境:艾蒿適應性強,耐旱、耐寒,喜光,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佳。廣泛分布于中國南北各地,尤以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較為常見。
- 藥用部位:主要是干燥的地上部分,尤其是葉子。通常在夏季花開前采收,曬干后使用。
- 主要功效與作用:
- 溫經(jīng)散寒:適用于宮冷不孕、痛經(jīng)、閉經(jīng)等癥狀。
- 止血安胎:可用于治療崩漏下血、胎動不安等婦科疾病。
- 祛濕止癢:對于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有一定療效。
- 現(xiàn)代研究進展: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化學成分分析發(fā)現(xiàn),艾蒿中含有揮發(fā)油、黃酮類化合物、鞣質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這些成分可能是其發(fā)揮藥效的基礎。還有研究表明艾草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作用,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 注意事項:雖然艾草是一種相對安全的天然草藥,但在使用時仍需注意個體差異和劑量控制,孕婦應避免大量使用以免引起流產(chǎn)風險。過敏體質者初次接觸時應謹慎,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出現(xiàn)。
艾草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在臨床應用上具有較高的價值,但具體使用時還需遵循醫(yī)囑,確保安全有效。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chǎn)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