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Artemisia argyi) 是菊科蒿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被廣泛應用于傳統醫學和日常生活中。艾草有多種類型,但通常所說的“真”艾草指的是具有特定形態特征和藥用價值的品種。
-
形態特征:真正的艾草植株高度一般在50-120厘米之間,莖直立,多分枝;葉片呈灰綠色或淡綠色,背面密被白色絨毛,葉緣有不規則鋸齒,具有特殊的香氣。花期為夏季至秋季,頭狀花序小而密集,顏色為黃色或黃綠色。
-
生長環境:艾草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耐旱、耐貧瘠,適應性強,常見于荒地、路邊、山坡等地。在中國,艾草分布廣泛,幾乎全國各地都有其蹤跡,尤其以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最為常見。
-
藥用價值:艾草全草均可入藥,主要功效包括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祛風除濕等。中醫常用艾葉制作成艾條進行灸療,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月經不調、腹痛等癥狀。艾草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皮膚疾病的輔助治療。
-
鑒別方法:
- 觀察葉片:真正的艾草葉片背面覆蓋著一層明顯的白色絨毛,而其他類似植物可能沒有或僅有少量。
- 聞氣味:艾草特有的清香是辨別真假的重要依據之一,假艾草往往缺乏這種獨特的香味。
- 檢查莖部:艾草的莖部直立且質地較硬,表面光滑或有細微的縱向裂紋。
- 花朵特征:真正的艾草花朵較小,呈球形或半球形,顏色為淡黃色或黃綠色。
-
與其他艾屬植物的區別:雖然同屬蒿屬,但不同種類的艾草在外觀和藥效上存在差異。苦艾(Artemisia absinthium)和白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等也常被稱為艾草,但它們與傳統意義上的艾草在形態特征及藥用效果上有所區別。苦艾含有較高的揮發油成分,主要用于制作飲料;而白蒿則更多地用于清熱解毒。
要準確識別“真的”艾草,需要結合其典型的形態學特征、生長習性以及藥用價值等方面綜合判斷。如果不確定,建議咨詢專業人士或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經過認證的產品。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