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主要使用的是艾草,而艾草的葉子即為艾葉。兩者在端午節中的應用和象征意義緊密相關,但稱呼上有所區別。艾草與艾葉的區別: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菊科蒿屬,學名為Artemisia argyi。其莖、葉均含有揮發油,具有特殊的香氣。艾葉則是指艾草的葉子部分,通常在端午節前后采摘新
端午節主要使用的是艾草,而艾草的葉子即為艾葉。兩者在端午節中的應用和象征意義緊密相關,但稱呼上有所區別。
-
艾草與艾葉的區別:
- 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菊科蒿屬,學名為Artemisia argyi。其莖、葉均含有揮發油,具有特殊的香氣。
- 艾葉則是指艾草的葉子部分,通常在端午節前后采摘新鮮的艾葉用于各種習俗活動中。
-
端午節使用艾草的傳統: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艾草被視為一種能夠驅邪避瘟、凈化空氣的草藥。端午時節正值初夏,氣溫升高,蚊蟲增多,人們認為此時懸掛艾草可以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 人們會將艾草掛在門楣或窗框上,或將艾葉編成艾人、艾虎等裝飾品,寓意驅除不祥、保佑平安健康。
- 部分地區還有用艾葉煮水沐浴的習慣,稱為“艾浴”,據說能清潔皮膚、強身健體。
-
艾草與艾葉的其他用途:
- 除了端午節期間的應用外,艾草及其葉子還廣泛應用于中醫領域,如艾灸療法就是利用干燥后的艾絨(由艾葉制成)點燃后產生的熱量刺激人體穴位,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 在日常生活中,艾葉還可以用來制作食品,例如艾草糕、艾葉茶等,不僅美味可口,還具有一定的食療價值。
-
文化象征意義:
- 端午節掛艾草、插艾葉不僅是一種生活習慣,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它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對家庭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
-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一習俗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經過兩千多年的傳承與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雖然我們常說端午節掛艾草,但實際上所指的是整株艾草或者其葉片——艾葉,兩者在節日習俗中的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端午節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