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主要分為開花和不開花兩大類,其中不開花的艾草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無花艾(Artemisia capillaris):這種艾草又被稱為茵陳蒿、綿茵陳等,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是一種常見的藥用植物。無花艾的植株高度一般在30-80厘米之間,葉片細長分裂成線形小段,花期為夏季,但花朵非常小,幾乎不顯眼,因此常被誤認為是不開花的植物。
-
白艾(Artemisia lavandulifolia):白艾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長在中國北方地區。它的葉子呈灰綠色,有濃烈的香氣,植株高度可達60-150厘米。雖然白艾能夠開花,但由于其花序較小且顏色較淡,不易被人故而常被視為不開花植物之一。
-
苦艾(Artemisia absinthium):苦艾原產于歐洲及亞洲部分地區,在我國也有引種栽培。它具有強烈的苦味,常用于制作苦艾酒等飲品。苦艾的植株高約60-120厘米,葉子深裂成線狀,花期為夏末至秋季,但花朵細小,顏色為黃綠色,容易被忽略。
-
牛至(Origanum vulgare):盡管嚴格意義上講,牛至并不屬于艾屬植物,但它與艾草有著相似的外觀特征及藥用價值,有時也被歸入廣義上的“艾草”范疇內。牛至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見于歐洲、亞洲及北非等地。它的葉子呈卵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花色多為紫色或粉色,但由于花型較小,容易讓人誤以為它是不開花的植物。
-
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青蒿在中國南方地區較為常見,是一種重要的傳統中藥材。該物種的植株高度通常不超過1米,葉片分裂成細長的小片,夏季開花,但花序短小且顏色淡雅,不易察覺。
以上所述的這些“不開花”的艾草品種,實際上都具備開花的能力,只是由于其花朵形態特殊、色彩不鮮明等原因,導致人們難以直接觀察到它們的花朵。在研究或使用這類植物時,應當結合其生長習性、化學成分等多方面信息進行綜合判斷。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