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艾草的習俗主要在中國南方地區廣泛流傳,尤其是在長江以南的省份,如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這些地方的人們會在端午節期間將艾草掛在門上或窗邊,以此來驅邪避兇、祈求平安健康。湖南:湖南人民在端午節前后會采集新鮮的艾草,將其掛在門楣上,有的還會用紅繩綁扎,寓意吉祥如意。此外,當地還有
掛艾草的習俗主要在中國南方地區廣泛流傳,尤其是在長江以南的省份,如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這些地方的人們會在端午節期間將艾草掛在門上或窗邊,以此來驅邪避兇、祈求平安健康。
- 湖南:湖南人民在端午節前后會采集新鮮的艾草,將其掛在門楣上,有的還會用紅繩綁扎,寓意吉祥如意。當地還有將艾草與菖蒲一起使用,共同發揮辟邪作用的習慣。
- 湖北:湖北同樣有著端午節掛艾草的傳統,尤其是江漢平原一帶更為盛行。人們認為艾草具有強烈的香氣,可以驅趕蚊蟲,凈化空氣,保護家人免受疾病侵擾。
- 江西:在江西,端午時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艾草,除了掛在門口外,還常用作制作香囊的材料,隨身攜帶或放置于房間內,達到保健和美化環境的效果。
- 浙江:浙江省內多個城市都有端午節掛艾草的風俗,特別是在杭州、紹興等地尤為突出。當地居民不僅會將艾草懸掛在門窗處,還會利用其藥用價值,煮水洗澡,以增強體質。
- 福建:福建沿海地區的居民也保留著端午掛艾草的習慣,他們相信這樣做能夠避免海上的不測風云,為漁民出海捕魚提供安全保障。
除上述地區外,其他一些省份如廣東、廣西、安徽等地也有類似習俗,但普及程度和具體做法可能略有差異。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會將艾草與蒜頭、桃枝等物品組合起來懸掛;而在廣西,則有將艾草制成草人形狀掛在門前的特殊形式。
掛艾草這一傳統活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盡管各地的具體表現形式不盡相同,但其核心意義——即通過自然界的植物來祈福消災、保佑安康——卻是相通的。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