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地區主要種植的兩種艾草為普通艾(Artemisia argyi)和石艾(Artemisia smithii)。這兩種艾草在廣西都有廣泛的分布,不僅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還被廣泛用于食品加工、香料制造等多個領域。
-
普通艾(Artemisia argyi)
-
生長習性:普通艾喜光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最為適宜。它能夠適應多種環境條件,在廣西的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均有分布。
-
形態特征:植株高度一般在50-150厘米之間,莖直立,分枝多;葉片羽狀深裂,裂片線形或披針形,上面綠色,下面密生白色絨毛。
-
藥用價值:普通艾全草可入藥,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月經不調、腹痛、跌打損傷等癥。其揮發油成分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
-
其他用途:除了藥用外,普通艾還被用來制作艾條、艾灸材料以及作為端午節的傳統裝飾植物之一。
-
-
石艾(Artemisia smithii)
-
生長習性:石艾對環境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適合生長在石灰巖山區或巖石縫隙中。在廣西,它多見于海拔較高的山地。
-
形態特征:植株較矮小,通常高30-80厘米左右,莖細長,多分枝;葉子較小,呈灰綠色,兩面均覆蓋著短柔毛。
-
藥用價值:石艾同樣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可用于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對于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瘙癢等癥狀有一定療效。
-
生態意義:由于石艾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生存并改善土壤結構,因此在水土保持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
普通艾與石艾都是廣西地區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和藥用植物資源。通過合理栽培管理,不僅可以提高它們的產量和品質,還能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加強對這兩種艾草的研究與利用,也有利于保護和傳承我國傳統中醫藥文化。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