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和艾草不是同一種植物,但它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醫藥、民俗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
茱萸:茱萸分為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和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其中山茱萸更為常見。山茱萸屬于山茱萸科,是一種落葉小喬木或灌木,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等東亞地區。其果實可入藥,味酸、澀,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澀精固脫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腰膝酸痛、遺精滑泄等癥狀。在重陽節時,人們有佩戴茱萸的習慣,以驅邪避災,因此茱萸又被稱為“辟邪翁”。
-
艾草:艾草(Artemisia argyi)屬于菊科,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亞洲東部及歐洲部分地區。艾葉氣味芳香,全草可入藥,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月經不調、腹痛腹瀉等癥。端午節期間,民間有用艾草懸掛門上或制作香囊的習俗,寓意驅蚊防病、祈福安康。
-
雖然茱萸與艾草在植物分類學上分屬不同科屬,但它們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均被視為重要的藥材,且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兩者皆可通過燃燒產生特殊香氣,被認為能夠凈化空氣、驅趕邪氣。在日常生活中,艾草還被用來制作食品如艾糍,而茱萸則多見于藥膳之中。
茱萸與艾草雖有諸多相似之處,但在形態特征、藥用價值以及文化象征方面各有特色,不可混淆。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