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小葉艾草種子是艾草的一種,屬于菊科植物,學名為Artemisia argyi。艾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不僅是重要的中藥材,也是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
形態特征:野生小葉艾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一般在30-80厘米之間。葉片細長、分裂成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的小裂片,表面覆蓋著密集的白色絨毛,背面更為明顯,呈現出銀灰色。花期通常在秋季,花小而密集,呈黃色或淡黃色,聚集成頭狀花序。
-
生長環境:野生小葉艾草對環境適應性強,耐旱、耐寒,喜光,能在多種土壤類型中生長,但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佳。常見于山坡、草地、路邊等開闊地帶。
-
繁殖方式:主要通過種子繁殖,也可采用分株繁殖。種子細小,千粒重約0.4克左右。播種時間一般選擇春季或秋季,直接將種子撒播于準備好的苗床上,覆土不宜過厚,保持土壤濕潤直至出苗。分株繁殖則是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后進行,將母株連根挖起,分割成若干帶有根系的小株,分別栽植即可。
-
藥用價值:艾草全草均可入藥,尤以干燥后的葉子和莖部最為常用。具有溫經散寒、止血安胎、平喘止咳等功效,可用于治療月經不調、腹痛腹瀉、風濕痹痛等多種疾病。現代研究還發現,艾草提取物對某些細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能力。
-
文化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艾草象征著驅邪避兇、祈福安康的美好寓意。每年端午節期間,人們會將艾草懸掛在門楣上或佩戴在身上,以此來表達對家人健康的祝愿。艾草還是制作艾灸的重要原料之一,在中醫養生保健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
注意事項:雖然艾草具有諸多益處,但在使用時也需注意適量,特別是孕婦應避免大量食用或接觸艾草制品,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對于過敏體質者來說,初次接觸艾草時先做皮膚測試,確認無不適后再行使用。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