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三七、艾草和葛根 是傳統中草藥中的重要成員,廣泛應用于中醫治療中。下面分別介紹這四種藥材的基本信息、功效與應用。
丹參
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又名紅根、赤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及根莖。性味苦、微寒,歸心、肝經。主要功效包括活血化瘀、安神解郁、涼血消癰。用于治療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等癥狀。現代研究發現,丹參還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護心血管系統等作用。
三七
三七(Panax notoginseng),又稱田七、金不換,是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如皂苷、黃酮類化合物等。三七味甘、微苦,性溫,入肝、胃經。主要功能為散瘀止血、消腫定痛。適用于內外出血、創傷骨折、風濕痹痛等情況。科學研究表明,三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壓、調節血脂水平。
艾草
艾草(Artemisia argyi),別名艾蒿、家艾,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藥,以葉為主。艾草性溫,味辛、苦,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祛濕止癢、調經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虛寒性月經不調、痛經、產后腹痛、風寒濕痹等癥。艾灸療法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熱量刺激穴位,達到治病強身的效果。
葛根
葛根(Pueraria lobata),豆科葛屬植物的塊根。味甘辛,性平,歸肺、胃經。葛根能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升陽止瀉。對于外感發熱、頭痛項強、口渴多飲、泄瀉等癥有良好療效。葛根還被用來緩解酒精中毒引起的不適癥狀,如頭暈、惡心等。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葛根提取物可能對改善記憶力、預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幫助。
以上四種中藥材在臨床應用上各有側重,但都體現了中醫藥學“治未病”、“整體觀念”的特點,通過調整人體機能狀態來達到治療目的。使用時需遵循醫囑,合理配伍,確保安全有效。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