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并非由種子直接種植,而是通過根莖繁殖或分株繁殖的方式進行栽培。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屬于菊科蒿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亞洲東部及歐洲部分地區(qū),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應(yīng)用歷史,不僅用于藥用,還被用作食用、香料和祭祀等。
-
根莖繁殖:這是艾草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春季或秋季時,選取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將其根部分割成若干小塊,每塊上保留2-3個芽眼,然后將這些分割好的根莖埋入土中,保持適當濕度,不久即可長出新苗。
-
分株繁殖:與根莖繁殖類似,但操作更為簡便。在春季,當艾草開始萌發(fā)新芽時,可以將整個植株挖出,根據(jù)需要分成幾份,每份都應(yīng)帶有足夠的根系和新芽,再分別栽植到準備好的土壤中。
雖然理論上可以通過種子來培育艾草,但實際上由于其種子細小且發(fā)芽率較低,加上自然條件下艾草主要依靠無性繁殖方式擴散,因此在實際生產(chǎn)中很少采用播種法。即使能夠成功發(fā)芽,從種子長成成熟植株所需時間較長,不利于大規(guī)模快速繁殖。
艾草的種植主要是通過根莖繁殖和分株繁殖這兩種無性繁殖方式進行的,而非通過種子種植。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chǎn)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yīng)規(guī)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