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與天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主要區(qū)別在于它們的植物學分類、形態(tài)特征、生長環(huán)境、藥用價值等方面。植物學分類:艾草屬于菊科,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而天麻則屬于蘭科,是一種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從植物分類學的角度來看,兩者分屬不同的科屬,具有顯著的差異。形態(tài)特征:艾草植株
艾草與天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主要區(qū)別在于它們的植物學分類、形態(tài)特征、生長環(huán)境、藥用價值等方面。
-
植物學分類:艾草屬于菊科,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而天麻則屬于蘭科,是一種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從植物分類學的角度來看,兩者分屬不同的科屬,具有顯著的差異。
-
形態(tài)特征:
- 艾草植株高約30-1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葉片羽狀深裂或淺裂,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邊緣具細鋸齒,表面綠色,背面灰白色,密被短柔毛。花期7-10月,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
- 天麻無根無葉,僅在開花時長出花莖,花莖上部著生總狀花序,花小,黃綠色或淡紫色。地下部分為肉質塊莖,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表面黃白色至棕黃色,內部白色,質地堅硬,有特異香氣。
-
生長環(huán)境:
- 艾草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廣泛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常生于荒地、路旁、山坡及林緣等處。
- 天麻生長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地林下陰濕環(huán)境中,要求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等省區(qū)。
-
藥用價值:
- 艾草性溫味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調經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病、跌打損傷等癥。
-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功能平肝息風、通絡止痛,適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風濕痹痛等癥狀,尤其擅長治療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驚厥抽搐。
艾草和天麻在多個方面存在明顯區(qū)別,了解這些差異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識別并合理利用這兩種寶貴的中藥材資源。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