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白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var. lancea (Willd.) Krasch.)是菊科蒿屬的一種植物,是中國傳統草藥之一,廣泛分布于中國、日本及朝鮮半島等地區。其
小葉白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var. lancea (Willd.) Krasch.)是菊科蒿屬的一種植物,是中國傳統草藥之一,廣泛分布于中國、日本及朝鮮半島等地區。其主要特征和用途如下:
主要特征
- 形態特征:小葉白艾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一般在30-80厘米之間,莖直立,多分枝,表面被有白色絨毛。葉片呈線狀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葉面綠色,背面密被白色絨毛,故得名“白艾草”。
- 生長習性:喜光,耐旱,對土壤要求不高,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最為適宜。適應性強,抗逆性好,耐寒,可自然越冬。
用途
- 藥用價值:
- 小葉白艾草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等。
- 其揮發油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對于緩解肌肉疼痛、關節炎等癥狀有一定效果。
- 還可用于治療感冒風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 食用與保健:
- 在部分地區,人們會將嫩葉作為野菜食用,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 艾草茶是利用干燥后的艾葉制成,長期飲用有助于調理身體,增強免疫力。
- 文化意義:
- 作為一種重要的民俗植物,小葉白艾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端午節期間,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以驅邪避災。
- 艾灸療法是中醫特色療法之一,通過燃燒艾草對特定穴位進行溫熱刺激,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
栽培技術
- 繁殖方法:主要采用分株繁殖和種子繁殖兩種方式。春季或秋季將母株分成若干小叢,每叢帶根莖,直接栽植;或收集成熟種子,播種育苗后移栽。
- 田間管理:保持土壤濕潤,避免積水;定期除草松土,促進根系發育;適時修剪過密枝條,利于通風透光。
- 病蟲害防治:注意觀察植株生長狀況,發現病蟲害及時采取措施,如使用生物農藥等環保方法進行治理。
小葉白艾草不僅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是一種兼具實用性和觀賞性的優良草本植物。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