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像艾草的草叫做“假艾”(學名:Artemisia lavandulifolia)。假艾是菊科蒿屬植物,與艾草(Artemisia argyi)非常相似,但它們之間存在一些區(qū)別。外觀特征:假艾:植株高度一般在30-80厘米左右,莖直立,多分枝。葉子呈線形或線狀披針
有一種像艾草的草叫做“假艾”(學名:Artemisia lavandulifolia)。假艾是菊科蒿屬植物,與艾草(Artemisia argyi)非常相似,但它們之間存在一些區(qū)別。
-
外觀特征:
- 假艾:植株高度一般在30-80厘米左右,莖直立,多分枝。葉子呈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鋸齒,葉面綠色,背面灰白色。
- 艾草:植株較高,可達1米以上,莖直立,多分枝。葉子呈羽狀深裂,裂片細長,邊緣有不規(guī)則鋸齒,葉面綠色,背面密被白色絨毛。
-
生長環(huán)境:
- 假艾: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常見于山坡、路旁、荒地等。
- 艾草:喜歡濕潤、肥沃的土壤,常見于田邊、溝渠旁、林緣等。
-
藥用價值:
- 假艾:在民間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常用于治療風濕痛、跌打損傷等。但其藥效較艾草弱。
- 艾草:具有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調經(jīng)安胎等功效,廣泛應用于中醫(yī)臨床和家庭保健中。
-
使用方法:
- 假艾:可以用來泡茶、煮水熏洗等,但用量不宜過多。
- 艾草:常見的使用方式包括艾灸、泡腳、煎湯飲用等,根據(jù)不同的用途選擇不同的使用方法。
-
鑒別要點:
- 葉片形態(tài):假艾的葉片相對較為細長,而艾草的葉片則更加寬大且分裂明顯。
- 氣味:艾草具有濃郁的香氣,而假艾的氣味相對較淡。
- 絨毛:艾草的葉片背面覆蓋著密集的白色絨毛,而假艾的葉片背面雖然也有絨毛,但不如艾草明顯。
-
生態(tài)作用:
- 兩種植物都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它們還能夠吸引蜜蜂等有益昆蟲,促進生物多樣性。
盡管假艾與艾草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具體的應用上還是存在較大差異。在實際使用時應注意區(qū)分,以免造成誤用。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chǎn)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