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與苦艾草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植物學分類、外觀特征、藥用價值以及用途方面。植物學分類不同:艾草(Artemisia argyi)屬于菊科蒿屬植物,而苦艾草(Artemisia absinthium)同樣屬于菊科蒿屬,但二者在物種上有明顯的區別。艾
艾草與苦艾草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植物學分類、外觀特征、藥用價值以及用途方面。
-
植物學分類不同:艾草(Artemisia argyi)屬于菊科蒿屬植物,而苦艾草(Artemisia absinthium)同樣屬于菊科蒿屬,但二者在物種上有明顯的區別。艾草在中國分布廣泛,是傳統中藥中常用的一種藥材;苦艾草原產于歐洲及亞洲西部,后來被引入到其他地區。
-
外觀特征差異:艾草植株高度一般在30-100厘米之間,葉子呈羽狀分裂,背面覆蓋著白色的絨毛,花期為夏季至秋季。而苦艾草植株較為矮小,通常不超過1米,葉片細長且邊緣鋸齒狀明顯,顏色較深,表面光滑或僅有少量白霜,花朵較小,顏色淡黃色。
-
藥用價值及功效不同:
- 艾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在中醫里常用于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宮冷不孕等,也可外用于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癥。現代研究發現,艾草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 苦艾草:含有較高的揮發油成分,尤其是苦艾醇,能刺激消化系統分泌,增進食欲,但過量使用可能導致中毒。苦艾草還有驅蟲、解熱鎮靜的作用,可用于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癥狀。由于其強烈的毒性,苦艾草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受到嚴格管控。
-
用途上的區別:
- 艾草不僅作為中藥材使用,在民間還被用來制作艾條、艾灸等保健用品,尤其是在端午節期間,人們會掛艾草以祈求平安健康。
- 苦艾草除了藥用外,歷史上曾被用來制作烈酒——苦艾酒(Absinthe),但由于其潛在的危害性,許多國家已禁止銷售含高濃度苦艾醇的飲品。
雖然艾草與苦艾草同屬一科,但在形態、功能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實際應用時需加以區分。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