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艾草為一種重要的藥材,李時珍在其著作中對艾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和應用說明。然而,《本草綱目》并非僅記載了艾草這一種藥材,而是廣泛收錄了明代以前中國藥學的成就,全書共52卷,記載了1892種藥物(其中
《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艾草為一種重要的藥材,李時珍在其著作中對艾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和應用說明。《本草綱目》并非僅記載了艾草這一種藥材,而是廣泛收錄了明代以前中國藥學的成就,全書共52卷,記載了1892種藥物(其中新增374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制了1100多幅精美的插圖。
艾草在《本草綱目》中的地位
- 艾草作為重要藥材:在《本草綱目》中,艾草被列為上品,認為其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書中還記載了艾草用于治療婦科疾病、風濕痹痛等多種病癥的具體方法。
- 藥理作用與應用:除了直接使用外,艾草還可以制成艾絨,用于灸法治療。李時珍特別強調了艾灸對于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疼痛等方面的獨特效果。
《本草綱目》的貢獻
- 系統整理古代藥學知識:《本草綱目》不僅是一部藥物學專著,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全面的自然科學百科全書之一。它不僅整理了歷代本草文獻,還吸收了民間用藥經驗,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藥學的內容。
- 推動后世醫學發展:該書自問世以來,對后世的醫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研究中藥學不可或缺的經典文獻。許多現代藥物的研究都從中獲得了靈感和依據。
《本草綱目》雖然記載了眾多藥材,但艾草因其獨特的藥效和廣泛的用途,在這部巨著中占有重要位置。而整部書籍所涵蓋的藥材種類之多、內容之廣博,使其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醫藥寶庫中的瑰寶。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