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艾蒿是艾草的一種。在植物學上,艾草(Artemisia)是一個大屬,包括了200多種不同的植物,這些植物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野艾蒿(學名:Artemisia argyi),在中國民間通常被稱為“艾葉”或“艾草”,是艾草屬中的一個常見種類。1. 分類與命名學名:Artem
野艾蒿是艾草的一種。在植物學上,艾草(Artemisia)是一個大屬,包括了200多種不同的植物,這些植物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野艾蒿(學名:Artemisia argyi),在中國民間通常被稱為“艾葉”或“艾草”,是艾草屬中的一個常見種類。
1. 分類與命名
- 學名:Artemisia argyi
- 別名:艾葉、艾草、白艾、苦艾等
- 科屬:菊科(Asteraceae)、艾屬(Artemisia)
2. 形態特征
- 植株: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可達1米左右。
- 葉片:羽狀分裂,葉片背面有白色絨毛,故稱為“白艾”。
- 花序:頭狀花序,小花黃色,秋季開花。
- 根系:根莖發達,容易繁殖。
3. 分布與生長環境
- 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地,尤其在中國的華北、東北、華東和華中地區較為常見。
- 生長環境:適應性強,耐旱、耐貧瘠,常生長在路邊、田埂、荒地等處。
4. 用途與價值
- 藥用:野艾蒿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婦科疾病、風濕痛等。艾葉還可以用來制作艾灸條,進行艾灸療法。
- 食用:嫩葉可以作為蔬菜食用,具有獨特的香氣。
- 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艾草被視為驅邪避兇的吉祥植物,端午節時人們會掛艾草以祈求平安健康。
- 工業:艾草精油可用于香料、化妝品等行業。
5. 與其他艾草的區別
- 與普通艾草(Artemisia vulgaris)的區別:普通艾草葉片較大,顏色較深,沒有明顯的白色絨毛;而野艾蒿葉片較小,背面有白色絨毛。
- 與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的區別:青蒿葉片呈線形,味道較苦,主要用于清熱解毒,而野艾蒿則主要用于溫經散寒。
6. 栽培與管理
- 繁殖方式:可以通過種子、分株或扦插等方式繁殖。
- 管理要點:野艾蒿耐旱、耐貧瘠,對土壤要求不高,但適宜在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定期修剪可以促進植株分枝,提高產量。
野艾蒿確實是艾草的一種,具有豐富的藥用、食用和文化價值,在中國及周邊國家有著廣泛的應用。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