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地區已知的艾草種類大約有10余種。這些艾草種類廣泛分布在梅州的山地、田野和林緣地帶,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和生態價值。以下是一些具體的艾草種類及其特征:
-
普通艾(Artemisia argyi):又稱艾葉、家艾,是最常見的艾草種類之一。其葉片呈灰綠色,背面密被白色絨毛,具有濃郁的香氣,是傳統中醫中常用的藥材。
-
野艾(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又稱香艾、薰衣草艾,與普通艾相比,葉片較小,但香氣更為濃郁,常用于制作香包和驅蚊產品。
-
白艾(Artemisia apiacea):又稱白蒿,葉片呈灰白色,質地較薄,多生長于干旱的山坡上,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紅艾(Artemisia rubra):又稱赤艾,葉片呈紅色或紫紅色,較為罕見,具有較強的藥用價值,可用于治療風濕病等疾病。
-
青艾(Artemisia carvifolia):又稱苦艾,葉片呈深綠色,味道苦澀,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作用。
-
細葉艾(Artemisia scoparia):又稱茵陳蒿,葉片細長,多分枝,常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等肝臟疾病。
-
大葉艾(Artemisia verlotiorum):又稱大艾,葉片較大,質地較厚,具有較強的抗炎和鎮痛作用。
-
短穗艾(Artemisia brevifolia):又稱短穗蒿,植株矮小,花序較短,多生長于荒地和路邊,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
小葉艾(Artemisia selengensis):又稱小艾,葉片較小,多生長于濕潤的草地和河岸邊,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
-
黃花艾(Artemisia annua):又稱青蒿,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朵黃色,具有較強的抗瘧疾作用,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其提取物青蒿素對瘧疾有顯著療效。
這些艾草種類在梅州地區的分布和生長環境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當地居民常利用這些艾草制作各種傳統中藥和民間偏方,用于保健和治病。艾草還具有美化環境、凈化空氣的作用,是梅州地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