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種類繁多,其中確實存在一種名為白背艾(Artemisia argyi)的艾草。
艾草,學(xué)名Artemisia,屬于菊科蒿屬植物,廣泛分布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等地區(qū)。艾草種類非常豐富,根據(jù)不同的分類系統(tǒng),全球范圍內(nèi)的艾草種類估計在200-500種之間。在中國,艾草是傳統(tǒng)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應(yīng)用歷史,用于驅(qū)蚊、除濕、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等多種功效。
白背艾草,又稱為白蒿、艾納香,是中國常見的艾草品種之一,主要分布在華北、東北及華東地區(qū)。其最顯著的特征是葉片背面覆蓋著一層密集的白色絨毛,這也是“白背”一名的由來。白背艾草的植株高度一般在30-100厘米之間,莖直立,分枝較多;葉片呈羽狀深裂,邊緣有鋸齒;花期通常在夏季至秋季,花小,黃色或黃綠色,聚集成頭狀花序。白背艾草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其全草可入藥,性溫味辛,歸肝、脾、腎經(jīng),具有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宮冷不孕、跌打損傷等癥。
除了白背艾草之外,常見的艾草種類還包括:
- 普通艾草(Artemisia vulgaris):又稱艾葉、艾蒿,分布廣泛,全草均可入藥,具有較強(qiáng)的驅(qū)蟲、殺菌作用。
- 青艾(Artemisia carvifolia):又稱苦艾,主要分布于我國北方,其揮發(fā)油含量較高,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
- 野艾(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又稱香艾,廣泛分布于我國各地,具有濃郁的香氣,可用于制作香料。
- 細(xì)葉艾(Artemisia sieversiana):分布于我國西北地區(qū),其葉片較細(xì)長,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 大葉艾(Artemisia sphaerocephala):又稱球頭艾,主要分布于我國西部,植株高大,花序球形,具有較好的觀賞性和藥用價值。
每種艾草都有其獨特的形態(tài)特征和藥用價值,選擇使用時應(yīng)根據(jù)具體需求和當(dāng)?shù)刭Y源情況綜合考慮。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chǎn)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yīng)規(guī)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