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又名艾蒿、家艾、冰臺、醫草等,是菊科蒿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艾草在中國分布廣泛,從東北至華南均有生長,多見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地。艾草具有特殊的香氣,葉片呈灰綠色,背面密被白色絨毛,莖直立,分枝較多,花期一般在7-10月。
生長習性
艾草喜光,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佳。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生命力,能夠在多種環境中生存和繁殖,因此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藥用價值
艾草自古以來就被廣泛用于中醫藥中,其主要藥用部位為干燥的地上部分,包括莖、葉。艾草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崩漏下血、風濕痹痛等癥。現代研究還發現,艾草含有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食用價值
除了藥用,艾草也是一種常見的食用野菜。春季采摘嫩葉,可用來制作艾草餅、艾草糕、艾草茶等美食,不僅味道獨特,還有助于清熱解毒、健脾開胃。尤其是在江南地區,每逢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有制作艾草青團的傳統習俗,以此來緬懷先人,祈求健康平安。
文化意義
艾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與端午節有著不解之緣。古人認為艾草能夠驅邪避瘟,因此每到端午節,人們會將艾草懸掛在門上或佩戴在身上,以求平安吉祥。艾草還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重要材料,通過點燃艾條進行灸治,可以達到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的效果。
現代應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艾草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目前,艾草精油、艾草護膚品等產品在市場上逐漸流行起來,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艾草的種植和加工也成為了部分地區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之一。
艾草不僅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植物,同時也是一種兼具食用價值和文化意義的野菜,在現代社會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