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品種選擇主要依據其用途和生長環(huán)境來決定,其中以白艾、苦艾、野艾等較為常見且應用廣泛。
-
白艾(Artemisia argyi):又名蘄艾,是目前市場上最為常見的艾草品種之一。其葉片背面呈白色絨毛狀,具有較強的藥用價值,常用于制作艾條、艾絨等,對風濕痛、關節(jié)炎等疾病有良好的療效。白艾還被廣泛應用于香料和驅蚊產品中。
-
苦艾(Artemisia absinthium):該品種原產于歐洲,后傳入我國,植株較高大,葉片細長,味道較苦。雖然其藥用價值不如白艾顯著,但在某些特定領域如配制酒精飲料(如苦艾酒)、調味品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
-
野艾(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野生分布廣泛,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適合在荒山荒地種植。其香氣濃郁,可用于驅蟲、凈化空氣等。野艾也是一種優(yōu)良的蜜源植物,能夠吸引蜜蜂采蜜。
-
紅花艾(Artemisia rubripes):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qū),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花期較長,花朵為紅色或粉紅色,非常美觀。除了美化環(huán)境外,紅花艾同樣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可用于治療跌打損傷、消腫止痛等。
-
藍艾(Artemisia caerulea):這種艾草的特點是葉片呈藍色,較為罕見,多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它含有豐富的揮發(fā)油成分,具有較好的抗菌消炎效果,可用于皮膚疾病的輔助治療。
-
藏艾(Artemisia sphaerocephala):生長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帶,耐寒能力強,抗逆性好。其精油含量高,品質優(yōu)良,對于改善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不同類型的艾草各有特點,具體選擇時應考慮實際需求。如果主要用于醫(yī)療保健,則推薦選用白艾;若追求觀賞性和特殊香氣,則可以嘗試種植紅花艾或藍艾;而想要在惡劣環(huán)境中也能茁壯成長,則藏艾會是不錯的選擇。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