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熏香可以針對多個穴位進行治療,以達到不同的保健效果。艾草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一種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草藥,通過熏香的方式,其揮發性的成分能夠直接作用于人體的特定穴位,從而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甚至對一些慢性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足三里穴(ST36):位于小腿外側,當犢鼻下
艾草熏香可以針對多個穴位進行治療,以達到不同的保健效果。艾草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一種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草藥,通過熏香的方式,其揮發性的成分能夠直接作用于人體的特定穴位,從而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甚至對一些慢性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 足三里穴(ST36):位于小腿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此穴為強壯要穴,常用于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對于消化系統疾病也有一定療效。
- 合谷穴(LI4):位于手背、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合谷穴是治療頭痛、牙痛、面癱等頭面部疾病的常用穴位。
- 神闕穴(CV8):即肚臍,位于腹部正中線上,臍窩中央。艾灸或熏香此穴可溫補元氣,對于虛寒性腹痛、腹瀉有良好效果。
- 關元穴(CV4):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關元穴是重要的強壯穴之一,能調和陰陽,固本培元,適用于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尿頻等癥狀。
- 太溪穴(KI3):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艾草熏香太溪穴有助于滋陰降火,對于失眠、耳鳴等癥有一定幫助。
- 三陰交穴(SP6):位于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該穴是脾、肝、腎三條陰經的交匯點,艾草熏香可調節內分泌,改善婦科疾病。
- 風池穴(GB20):位于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艾草熏香風池穴能夠疏風解表,對于感冒引起的頭痛、頸肩僵硬有緩解作用。
在使用艾草熏香時,應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直接吸入過量煙霧引起不適。根據個人體質和具體癥狀選擇合適的穴位,必要時可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進行。孕婦及某些特殊疾病患者應謹慎使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