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艾草的主要品種包括:
-
大葉艾(Artemisia verlotiorum Lamotte):在廣西分布較廣,植株高大,葉片寬大,具有較強的藥用價值。其葉片富含揮發油,可用于制作艾灸材料和傳統中藥。
-
白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又稱香艾、野艾,廣泛分布在廣西各地,尤其是在山區較為常見。其植株矮小,葉片細長,香氣濃郁,常被用于驅蚊蟲和治療感冒等癥狀。
-
艾納香(Blumea balsamifera (L.) DC.):雖然嚴格意義上不屬于艾草屬,但因其具有類似的藥用功效,在廣西也被廣泛使用。艾納香植株較高,葉子呈羽狀分裂,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可用于治療風濕痛和跌打損傷等。
-
小葉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又名艾葉、蘄艾,是廣西常見的艾草種類之一。其葉片較小,質地柔軟,藥用價值高,常用于制作艾條、艾絨等艾灸用品。
-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主要分布在廣西的南部地區,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其花黃色,含有青蒿素,對瘧疾有顯著療效,同時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
牛至(Origanum vulgare L.):雖然不是艾草屬植物,但在廣西部分地區也被當作艾草使用。牛至葉片呈卵形,邊緣有鋸齒,氣味芳香,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療消化不良、胃腸不適等癥狀。
-
苦艾(Artemisia absinthium L.):在廣西的高海拔地區有分布,植株矮小,葉片狹長,味道苦澀,具有較強的驅蟲效果,可用于治療消化系統疾病。
-
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Ham. ex Roxb.):在廣西的山地和丘陵地區較為常見,植株高大,葉片呈羽狀分裂,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發熱、咳嗽等癥狀。
這些艾草品種在廣西不僅廣泛用于民間醫藥,還被用于食品調味、香料制作等領域,具有較高的經濟和文化價值。不同品種的艾草在形態特征、生長習性以及藥用功效上各有特點,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需求選擇合適的品種。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