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艾草主要分布在臺灣的玉山山脈及其周邊地區(qū),包括南投縣、嘉義縣和花蓮縣等區(qū)域。玉山艾草(Artemisia vestita),又稱玉山蒿、雪線艾草,是菊科蒿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海拔2000米至3800米之間的高山地帶,尤其在玉山主峰附
玉山艾草主要分布在臺灣的玉山山脈及其周邊地區(qū),包括南投縣、嘉義縣和花蓮縣等區(qū)域。玉山艾草(Artemisia vestita),又稱玉山蒿、雪線艾草,是菊科蒿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海拔2000米至3800米之間的高山地帶,尤其在玉山主峰附近較為常見。
生長環(huán)境
- 氣候條件:玉山艾草適應寒冷、濕潤的氣候條件,生長季節(jié)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則進入休眠狀態(tài)。
- 土壤要求:偏好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在5.0-6.5之間最為適宜。
- 光照需求:需要充足的陽光,但也能耐受一定程度的半陰環(huán)境。
- 水分管理:喜濕但不耐水澇,生長期內(nèi)需保持土壤適度濕潤,雨季注意排水防澇。
分布特點
- 地理分布:玉山艾草不僅限于玉山主峰,其分布范圍還包括玉山國家公園內(nèi)的其他高峰,如秀姑巒山、大塔山等。
- 生態(tài)位:常與玉山圓柏、玉山杜鵑等高寒植物共生,形成獨特的高山植被景觀。
- 人為因素:由于玉山艾草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近年來受到采集者的青睞,部分地區(qū)的野生資源面臨一定壓力。
保護措施
為了保護玉山艾草這一珍貴的高山植物資源,相關(guān)部門采取了以下措施:
- 設立保護區(qū):在玉山國家公園內(nèi)劃定特定區(qū)域作為自然保護區(qū),限制人類活動,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 科研監(jiān)測:定期開展生物多樣性調(diào)查,監(jiān)測玉山艾草種群動態(tài),評估其生存狀況。
- 科普教育:通過舉辦講座、展覽等形式,提高公眾對高山植物保護意識,倡導文明游覽。
- 人工繁殖:研究并推廣玉山艾草的人工栽培技術(shù),緩解野生資源壓力,滿足市場需求。
玉山艾草作為一種特有的高山植物,其生長環(huán)境獨特,分布范圍有限,需要得到科學合理的保護與利用。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chǎn)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