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艾草通常指的是菊科植物艾(學名:Artemisia argyi),在中醫中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艾草因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和廣泛的用途而備受重視,尤其是在婦科疾病、風濕病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等方面。形態特征:艾草是一種多年
中藥艾草通常指的是菊科植物艾(學名:Artemisia argyi),在中醫中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艾草因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和廣泛的用途而備受重視,尤其是在婦科疾病、風濕病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等方面。
- 形態特征: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多,表面覆蓋著細密的白色絨毛。葉子呈羽狀分裂,邊緣有鋸齒,葉片背面密被灰白色絨毛,具有特殊的香氣。
- 生長環境:艾草適應性強,耐旱、耐寒,常見于我國各地的荒地、路旁及山坡上,尤其在華北、東北、華東等地區分布廣泛。
- 藥用部位:主要使用其干燥的地上部分,包括莖葉,一般在夏季花未開時采收,曬干后入藥。
- 藥理作用:
- 溫經散寒:適用于治療宮寒、痛經、月經不調等癥狀。
- 止血安胎:對產后出血、流產后的止血有一定效果。
- 祛濕止癢:可用于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皮膚病。
- 抗菌消炎:現代研究發現艾草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 使用方法:
- 煎湯內服:將艾草與其他藥材配伍煎煮后飲用。
- 艾灸療法:利用燃燒的艾條或艾絨對特定穴位進行溫熱刺激,達到調理身體的目的。
- 外敷熏洗:將艾草煎水后用于外洗或熏蒸,適用于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等情況。
- 注意事項:雖然艾草具有多種功效,但孕婦應避免大量使用,以免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流產;過敏體質者使用前需謹慎,先做局部測試;長期過量使用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如口干舌燥、便秘等,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合理應用。
艾草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在臨床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使用時也應注意個體差異和安全問題。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