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主要在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廣泛種植,尤其在中國,艾草的分布非常廣泛,幾乎遍布全國,從東北到西南,從平原到山區,都有艾草的身影。但艾草并非一種樹木,而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沒有“艾草樹苗”這一說法。
-
地理分布:艾草在中國的地理分布非常廣泛,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華中及西南地區。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蘇等地是艾草的主要產地,這些地區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艾草生長。山東、陜西、四川等省份也有較大面積的艾草種植區。
-
生態環境要求:艾草喜光耐旱,對土壤要求不高,適應性強,能在多種環境中生長。它偏好排水良好的沙質或壤土,pH值在6.5-7.5之間為宜。艾草能夠耐受一定程度的鹽堿地,但不耐水濕,積水過多會導致根部腐爛。
-
種植方式:艾草可以通過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兩種方式進行種植。春季和秋季是艾草種植的時期。播種時,將種子均勻撒在準備好的苗床上,覆土厚度約為0.5厘米,保持土壤濕潤,約10-15天后即可出苗。分株繁殖則是在春季或秋季,將成年植株連根挖起,分成若干小叢,每叢帶3-5個芽,然后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0-30厘米栽植于田間。
-
用途與價值:艾草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被廣泛用于香料、食品加工、園林綠化等領域。中醫認為艾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婦科疾病、風濕痹痛等。現代研究發現,艾草中的揮發油成分還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用于制備天然消毒劑和護膚品。
-
文化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艾草被視為驅邪避兇的吉祥植物,端午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掛艾草以祈求平安健康。艾草還是端午節龍舟競渡的重要象征之一,寓意著驅除瘟疫、祈福安康。
雖然沒有所謂的“艾草樹苗”,但艾草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和文化符號,在中國及周邊國家有著廣泛的種植與應用。
品名:艾草種子
高度:90~18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