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種子呈細小的圓柱形或長卵形,長約2-4毫米,直徑約1-1.5毫米。種子顏色一般為黃褐色至深棕色,表面略顯粗糙,有細微的網紋和縱向棱線。種子的一端稍尖,另一端則較為鈍圓,有時可見到殘留的種柄。白芷種子內部
白芷種子呈細小的圓柱形或長卵形,長約2-4毫米,直徑約1-1.5毫米。種子顏色一般為黃褐色至深棕色,表面略顯粗糙,有細微的網紋和縱向棱線。種子的一端稍尖,另一端則較為鈍圓,有時可見到殘留的種柄。白芷種子內部含有豐富的油質,具有特殊的香氣。
白芷種子的結構特點
- 種皮:白芷種子的種皮較薄,質地堅硬,能夠有效保護內部的胚乳和胚。
- 胚乳:胚乳占種子體積的大部分,富含營養物質,為種子萌發提供能量。
- 胚:胚包括胚根、胚軸和胚芽,是未來植物體的雛形。胚在種子萌發時發育,推動幼苗破土而出。
白芷種子的生長環境與采集
白芷(學名:Angelica dahurica)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及東北地區,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白芷通常在秋季果實成熟后進行采收。成熟的白芷果實會裂開,露出里面的種子。為了保證種子的質量,通常選擇在果實完全成熟但尚未自然裂開時進行采收。
白芷種子的用途
- 藥用價值:白芷種子在傳統中醫中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常用于治療感冒、頭痛、風濕痛等疾病。
- 種植繁殖:白芷種子也是白芷植物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播種前通常需要對種子進行適當的處理,如浸種、催芽等,以提高發芽率和成活率。
- 香料:白芷種子還可用作香料,其特有的香氣使其在食品加工中也有一定的應用。
種子處理與保存
為了提高白芷種子的發芽率,通常需要進行以下處理:
- 浸種:將種子浸泡在溫水中12-24小時,有助于軟化種皮,促進水分吸收。
- 催芽:將浸種后的種子放在濕潤的紗布或紙巾上,保持適宜的溫度(20-25℃),待種子露白后再進行播種。
- 保存:干燥的白芷種子應存放在通風、干燥、陰涼處,避免受潮和高溫,以延長種子的壽命。
通過以上詳細的描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白芷種子的形態特征、生長環境、用途以及處理方法。
品名:白芷種子
高度:50~10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