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屬于傘形科(Apiaceae)植物。白芷,學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在中國,白芷廣泛栽培于東北、華
白芷屬于傘形科(Apiaceae)植物。白芷,學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在中國,白芷廣泛栽培于東北、華北、華東等地區,是傳統中藥材之一。
1. 生物學特征
- 根部:根呈圓錐形或圓柱形,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質地堅硬,斷面白色,有粉性。
- 莖葉:莖直立,中空,有分枝;葉為二至三回羽狀復葉,葉片邊緣有鋸齒。
- 花果: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白色或淡黃色;果實為雙懸果,長圓形,成熟時黃褐色。
2. 分布與生態環境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國北方和東北地區,如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河南等地。
- 生態環境:喜生于向陽、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耐寒性強,不耐水濕。
3. 藥用價值
- 藥用部位:以根入藥,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 功效與作用: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等功效,常用于治療頭痛、牙痛、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等癥狀。
- 現代研究:研究表明,白芷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揮發油、香豆素、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抗炎、鎮痛、抗菌等藥理作用。
4. 栽培技術
- 繁殖方法:主要通過種子繁殖,也可進行分株繁殖。
- 田間管理:需保持土壤濕潤,適時除草、施肥,注意病蟲害防治。
- 采收加工:一般在種植后2-3年秋季采收,將根部挖出,洗凈泥土,切片曬干備用。
5. 文化意義
- 歷史記載:白芷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歷代本草書籍均有記載。
- 民間應用:在民間,白芷不僅用于醫藥,還常用于香料和化妝品中,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6. 相關物種
- 同屬植物:白芷屬(Angelica)有多個種,如當歸(A. sinensis)、獨活(A. pubescens)等,均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
- 近緣植物:傘形科還包括許多其他藥用植物,如柴胡(Bupleurum chinense)、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等。
白芷作為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其生物學特性和藥用價值使其在中醫藥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品名:白芷種子
高度:50~100cm
特點:生長快,抗性好,產量高。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