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種植在土中的形態特征
人參(學名:Panax ginseng C.A.Mey.),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五加科人參屬。其根部是藥用的主要部分,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人參種植在土中時,其形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根系:人參的根系發達,主根呈圓錐形或紡錘形,長度一般為5-20厘米,直徑1-3厘米,表面黃白色至淡黃色,質地堅實。隨著生長年限的增加,主根逐漸增粗變長,分叉增多,形成復雜的根系結構。在土壤中,人參的根系能夠深入地下,吸收水分和養分。
-
莖葉:人參的地上部分包括莖和葉。莖直立,高約30-70厘米,通常在第二年以后開始分枝。葉片為掌狀復葉,通常由5-7片小葉組成,小葉邊緣有鋸齒,葉面綠色,質地較厚。莖葉部分在生長季節中通過光合作用為植株提供能量,同時也有助于調節水分蒸發。
-
花果:人參開花期一般在6-7月,花序為傘形花序,著生于莖頂,花小,白色或淡綠色。果實為漿果,成熟時呈紅色,內含1-3粒種子。花果部分對于人參的繁殖至關重要,但通常在栽培過程中,為了促進根部的生長,會將花果摘除,避免營養消耗。
-
生長環境:人參喜陰涼濕潤、排水良好的環境,適宜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中生長。野生人參多見于闊葉林下,人工栽培時需模擬其自然生長條件,如遮陽、保持土壤濕度等。
-
生長周期:人參從播種到收獲一般需要4-6年的時間,有的甚至更長。在這期間,人參的根部逐年增長,藥效成分逐漸積累。不同生長階段的人參,其根部形態和藥用價值也有所不同,一般認為,6年以上的人參藥效。
人參種植在土中時,其根系發達、莖葉茂盛、花果繁多,適應特定的生長環境,經歷較長的生長周期,最終形成具有較高藥用價值的根部。了解人參的這些生長特點,對于合理栽培和科學利用人參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品名:人參種子
高度:50~100cm
特點:藥性好,容易種植,適應性強。
種植量:0.5~1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