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在野生狀態(tài)下,通常生長在北半球的溫帶森林中,尤其是亞洲東北部和北美洲東部的山地林下。 野生人參的根部、莖葉和果實都具有獨特的特征,下面將詳細介紹其各個部分的特點:
-
根部:人參最著名的部分是其根部,形狀多樣,有的像人的身體,因此得名“人參”。野生人參的根通常較為細長,有時會分叉,表面呈黃白色或淡黃色,質地堅硬,有明顯的縱向皺紋。根部內部為淡黃色,斷面可見放射狀紋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根部會逐漸變粗,形狀更加復雜。
-
莖:野生人參的莖直立,高度一般在30-70厘米之間,但也有高達1米的情況。莖的顏色從綠色到淡紫色不等,表面光滑或有細微絨毛。莖部通常不分枝,但隨著植株年齡增長,基部可能會出現少量分枝。
-
葉子:人參的葉子為掌狀復葉,每片復葉由5-7個小葉片組成,小葉片邊緣有鋸齒,形狀為卵形至橢圓形,頂端尖銳,基部楔形。葉面綠色,背面顏色較淺,葉脈清晰可見。復葉互生,排列于莖上,形成美麗的層次感。
-
花:人參的花序為傘形,花小而密集,直徑約3-5毫米,顏色多為白色或淡綠色,偶爾可見淡黃色。花期一般在6-7月,花后結成果實。
-
果實:人參的果實為漿果,成熟時呈鮮紅色,內含1-2粒種子。果實直徑約為6-8毫米,形狀近似球形,非常吸引鳥類食用,從而幫助種子傳播。果期通常在8-9月。
-
生長環(huán)境:野生人參偏好陰涼濕潤的環(huán)境,常見于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下的腐殖質土壤中。這些地方陽光透過樹冠斑駁地照射下來,為人參提供了適宜的光照條件。土壤要求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pH值在5.5-6.5之間最為理想。
-
生命周期:人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從種子發(fā)芽到成熟需要數年時間。幼苗期生長緩慢,第1-2年僅有一片復葉;3-4年后,植株開始快速生長,每年增加一片復葉;7-8年后進入開花結果期,此時的人參根部已經發(fā)育成熟,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野生人參不僅外觀獨特,而且對生長環(huán)境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使得其在自然界的分布相對有限,也增加了其珍貴性。
品名:人參種子
高度:50~100cm
特點:藥性好,容易種植,適應性強。
種植量:0.5~1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