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水仙(Narcissus)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石蒜科水仙屬。 洋水仙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地區,特別是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等地,但現已廣泛栽培于世界各地的溫帶地區,成為重要的觀賞植物之一。
形態特征
洋水仙具有地下鱗莖,直徑一般為2-3厘米。春季開花時,從鱗莖中抽出花葶,高度通常在15-60厘米之間。每株可開1至數朵花,花色以白色或黃色為主,少數品種有橙色或粉色。花型多樣,包括喇叭形、鐘形、管狀等,其中最著名的品種是“金盞”(Daffodil),其花朵中央呈喇叭狀,外圍花瓣平展。
生長習性
洋水仙喜涼爽濕潤氣候,耐寒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沙質壤土為佳。其生長周期分為兩個階段:秋季葉片萌發,冬季休眠;春季氣溫回暖后迅速生長并開花,夏季地上部分枯萎進入休眠期。
栽培與管理
- 種植時間:種植時間為秋季,此時氣溫適中,有利于根系發育。
- 種植方法:將鱗莖按一定間距(約10-15厘米)埋入土中,深度約為鱗莖直徑的兩倍。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微濕,避免積水導致鱗莖腐爛。
- 施肥:春季施用磷鉀肥促進開花,秋季施用有機肥增強植株抗逆性。
- 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等害蟲及灰霉病、葉斑病等病害。
文化價值
洋水仙不僅是園藝上的重要花卉,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義。在西方文化中,它常被視為春天到來的象征,代表著希望與重生。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也有不少描寫水仙花的詩句,如宋代詩人黃庭堅的《水仙》:“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表達了對水仙花高潔品質的贊美。
應用領域
除了作為觀賞植物外,洋水仙還被用于切花、盆栽以及園林綠化等多個方面。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洋水仙的一些次生代謝產物也被研究用于醫藥領域,顯示出潛在的應用前景。
洋水仙不僅外觀美麗,適應性強,而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一定的經濟價值,在全球范圍內享有盛譽。
品名:水仙種球/盆栽
特點:喜歡涼爽氣候,花量大,花期長。
種植量:4~8株/盆
種植期:秋冬/視地區而定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自然高度:30~50cm
供應規格:種球/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