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水仙(學名: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又名黃水仙、喇叭水仙等,是一種原產于歐洲南部和北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屬于石蒜科水仙屬,是春季常見的觀賞花卉之一。洋水仙不僅花朵美麗,其根部也有一定的特點。
洋水仙的根
-
形態特征:洋水仙的根系主要由鱗莖和須根組成。鱗莖是洋水仙的主要地下部分,呈球形或卵圓形,直徑一般在2-5厘米之間,外被褐色或棕色的膜質鱗片。鱗莖內部由多層白色或淡黃色的肉質鱗片構成,這些鱗片緊密排列,儲存了大量的水分和養分,為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能量。須根則從鱗莖底部生長出來,細長而柔軟,負責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礦物質。
-
生理功能:
- 儲藏作用:鱗莖是洋水仙重要的營養儲存器官,能夠儲存大量的水分和養分,幫助植物度過不利的環境條件,如冬季低溫。
- 繁殖作用:除了通過種子繁殖外,洋水仙還能通過鱗莖分蘗的方式進行無性繁殖。成熟的鱗莖周圍會逐漸形成新的小鱗莖,這些小鱗莖可以分離出來種植,成長為新的植株。
- 吸收與固定:須根負責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必要的礦物質元素,同時也有助于固定植物,防止被風吹倒。
-
生長習性:洋水仙偏愛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pH值在6.0-7.5之間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最為適宜。它們通常在秋季種植,經過冬季的低溫處理后,在春季萌發新芽,開花。
-
栽培管理:為了保證洋水仙健康生長,需要定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施肥以磷鉀肥為主,促進鱗莖發育和花芽分化。還需注意病蟲害防治,避免鱗莖受到腐爛病、線蟲等的危害。
洋水仙的根不僅是其重要的生理結構,還承擔著儲藏、繁殖及吸收固定等多種功能,在植物的生命活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品名:水仙種球/盆栽
特點:喜歡涼爽氣候,花量大,花期長。
種植量:4~8株/盆
種植期:秋冬/視地區而定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自然高度:30~50cm
供應規格:種球/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