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信子發芽不生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以下是具體原因:
一、種球質量問題
- 種球本身發育不良 如果風信子種球在培育過程中沒有得到充足的營養供應,或者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就會導致種球內部結構受損。在種植地里遭遇地下害蟲啃食種球根部生長點,使得種球儲存的養分和能量不足以同時支持發芽和生根。當這種發育不良的種球被種植后,它可能僅能利用自身殘存的一點能量萌發出芽來,而無法形成新的根系。
- 種球老化或保存不當 老化的種球細胞活性下降,新陳代謝減緩。就像一個年邁的生物體一樣,其各個生理機能衰退,難以正常啟動生根這一復雜的生理過程。如果種球在保存期間處于高溫、高濕或者通風不良的環境,容易滋生霉菌等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會分解種球中的有機物質,破壞種球的完整性。比如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保存的風信子種球,可能會被青霉菌感染,使種球腐爛,從而影響到根系的正常生長。
二、環境因素
-
溫度不合適 風信子對溫度較為敏感。如果溫度過高,會加速種球內養分的消耗,同時也會影響根系生長所需的低溫春化作用。一般風信子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如6 - 8周)5 - 10℃左右的低溫處理,以打破休眠并促進根系生長。如果沒有達到這個低溫條件,種球雖然能在較高溫度下發芽,但根系生長受阻。溫度過低時,也會抑制根系的生長,因為低溫會使植物體內酶的活性降低,影響細胞分裂和伸長等與生根相關的過程。
-
水分過多或過少 水分過多會導致土壤中氧氣含量不足,造成根系呼吸困難。風信子的根系是好氧性的,在缺氧環境下,根系無法進行正常的有氧呼吸,能量代謝紊亂,不能合成足夠的物質來構建新的根組織。而且水分過多還容易引發根部病害,如根腐病等。水分過少則會使種球失水,影響種球內的生理活動,包括那些與生根有關的激素合成和信號傳導等過程,從而阻礙根系的萌發。
-
土壤問題 土壤板結不利于根系的生長。當土壤顆粒之間過于緊密時,通氣性和透水性變差,根系難以穿透土壤向四周擴展。如果土壤肥力不足,缺乏風信子生長所需的氮、磷、鉀等大量元素以及鐵、鋅等微量元素,也會導致根系生長不良。磷元素對于根系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它參與細胞分裂、能量轉移等過程,磷素缺乏會使根系短小纖弱甚至不生長。還有土壤pH值不適宜(風信子適宜在pH為6 - 7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長),過酸或過堿都會影響根系對養分的吸收能力,進而影響根系的正常生長。
品名:風信子
高度:30~50cm
特點:花量大,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順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球/盆栽